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培根
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马克 吐温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 亚里士多德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自己 奥斯特洛夫斯基
「事实」
⒈祖逖小时候却是个不读书的淘气包。进入青年,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在24岁的时,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答应,仍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祖在梦中听到鸡鸣声,他把刘叫醒,对他说: 咱们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年复一年,从未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受到帝王的欣赏。祖被封为镇西将军;刘做了都督,实现了他们报国的愿望。
⒉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牛顿、爱国斯坦等,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为人类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先生 随便翻翻 的读书习惯,使他看书着迷,成为伟大文学家;华罗庚 刻苦自学 的习惯,终使 勤奋 出 天才 ,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⒊世界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的比例最高;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如:哲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是犹太人,难道这仅仅是偶然现象吗?我来看这样一组数据:犹太人为平均每人每年阅读书籍报刊60册,而中国人仅为平均每人每年5册。这说明犹太人对于人文知识的吸收方面已经走在了我们前列。因而,朱永新教授在他的 新教育 理念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使我想了一句流传已久俗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秀才当然是一方有识之士,他与一般百姓相比书自然读的要多一些,信息的来源更为丰富,事情的分析会更为深刻,故而方知天下闻。
⒋科大少年班的学生,他们智力超群,在谈到自己成绩优异的原因时,都强调自己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3岁进入科技大学的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每天都是10个,即使走亲访友也不间断,就这样在一年内他便分别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英语单词;周峰学习时一心一意,自觉性强,从不需要别人的提醒,更不需要他人的强制,他学习时全神贯注,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自我调整。这些都得益于他自动养成一心向学、专心专心致志的良好习惯。
⒌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有人问他们: 你在哪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 在幼儿园。 又问: 在幼儿园您学到了什么? 学者回答: 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科学家普遍都认为在学校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终生受益。
⒍伟人毛泽东青少年求学时常常把书籍拿到闹市上去读,培养锻炼自己专心学习的意志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连坐在理发店排队等候理发时都要阅读一会报纸;雷锋在汽车启动前都要读一会名人著作,并且坚持每天写日记;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话时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就是因为他在大学读书时把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涉猎群书、广泛阅读上。
⒎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把每天有趣的是记下来。九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收集激励自己的名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发展到把自己关在书屋里,终日与书为伴,专心读后,最终开始自己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各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说,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十、气节
「名言」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
良将不怯死以荀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 《三国志》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坚心如铁石,不谄亦欺。 孟郊
贞松标于岁寒,忠臣亮于国危。 房玄龄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苏轼
在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頣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一个读书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他的一点气节。 老舍
两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 古希腊谚语
在命运的颠中,最可以看出人伞兵气节。 莎士比亚
「事实」
⒈苏武是公元前一世纪中国汉朝人。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朝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汉朝皇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带了许多财物,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最初,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行。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入一个露天的大地窖,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过了好几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
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 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棒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棒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逝了,就是在苏武的国家,老皇帝也死了,老皇帝的儿子继任皇位。这时候,新单于执行与汉朝和好的政策,汉朝皇帝立即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
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
⒉文天祥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元朝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 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 文天祥说: 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 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 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3.1925年5月,闻一多忍受不了 金元帝国 对黄种人的歧视,提前一年结束 流囚 生活,先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从长沙迁往昆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得闻一多一面教书,一面关注时局的发展。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云南地方当局调动武装特务军警,冲入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校园,残酷镇压爱国学生,死4人,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一二.一 惨案。闻一多得知惨案消息后,悲愤已极。在 一二.一 惨案座谈会上,他严正指出抨击 一二.一 暴行比之于当年的 三.一八 惨案,是 黑色恐怖! 闻一多还带领家属子女赴烈士灵堂祭奠,并亲书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的挽联。他撰写的《 一二.一 始末记》镌刻在四烈士墓园的石壁上。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 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 之权。
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召开李公朴先生遇难经过报告会。闻一多毅然前往参加。开始报告会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在报告李先生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乘机捣乱。此时,闻一多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的演讲》。强烈谴责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的罪恶行径。
当天下午,闻一多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民盟为李公朴暗杀事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在会上,面对台下特务威胁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坚定地表示 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几小时后,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惨遭国民党特务多人狙击身亡,年仅48岁。
⒋外交部原部长长李肇星,巧妙回答了很多来自记者的难为人的问题,很好的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例如:美国有位老太太责问:你们中国为什么侵略西藏?李肇星知道她是路易斯安那州的.李肇星就答:你们路易斯安那州19世纪才并入你们美国的,而我们中国西藏13世纪就并入中国的版图了.您看,您的手长在您的胳膊上,能说您的胳膊侵略了您的手吗?(冠华作文网)
十一、位置与价值
「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宝物放错地方就是废物。 富兰克林
面镜子摔成许多碎片,镜中的世界就会错位。 培根
是光就有光的辐射,是星就有星的位置。
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兵不离阵,车不离站,道士和尚不离寺院。
兵马不离阵,虎狼不离山。
虎离山无威,鱼离水难活。
骏马饱后仍回到木桩上,高空飞翔的鹰仍落在石崖上。 柯尔克孜族
打狼要在门外打。
一个外钻眼一个钉。
一个萝卜一个坑。
「事实」
⒈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 我要把父王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你戴在头上歌颂你。 二儿子说: 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之下的百姓离不开你,让他们明白,是你在支撑着他们。 三儿子说: 我只想把你当做普通的父亲永远放在心里,我要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你的爱。 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教授讲完后问道: 记得父母亲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举手者寥寥无几。
寒假里给父母亲洗过脚的同学请举手。 这是他放寒假前布置的一道作业,没有做到的同学将被扣德育分。
几十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只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同学没有举手。
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当做耳旁风了? 教授有点恼怒。
我很想给父母亲洗一次脚,可是
可是什么,你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教授严厉地说。
我的父母亲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脚,我只能给他们洗头
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记住,爱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头上,不在脚下,只在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细小行动中。
⒉狂暴的大海正在发怒,孕育着毁灭一切的力量。涛天的巨浪却被一道细小的光束照亮。高高的山崖边,站着一个在狂风暴雨中有些瑟缩的女人。然而她的手却如屹立不倒的石柱,执著的擎着一盏明灯。爱尔克,这个悲伤的姐姐,她并不选择在遮风避雨的家中静静守侯她出海的弟弟,而是站在了悬崖之上,用勇气与毅力点燃了长明的希望之灯。
高高的悬崖让爱尔克的灯光融入了星光。我赞叹:她在对亲情的守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管她的守望成为永恒,但是她的灯长明,她所站立的位置已经成为永恒的指向。
⒊我开始思索,思索我自己的位置。当白天来临。炽热的太阳便是一切的主宰。
我惊喜的凝视太阳,那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一个可以让万物仰视的位置。
然而我又为我可笑的想法畏惧不已。太阳,那又是谁能取代,谁能成为的呢?
一个巨大的身影从我面前掠过,大地都为之震颤。他一个追逐太阳的人。他似乎永不疲惫。一双坚实的脚早已磨出茧子,然而热情依旧,信心依旧。他依旧昂着头朝着太阳的方向,那是他永恒不变的坐标,他倾尽一生要回到的原点。
炽热的阳光灼伤他的双眼,我却看到他的眼中迸发出力量与火光,仿佛已燃烧成两个火球。
我突然为他悲伤,他追寻一个他不可能到达的位置。
但是我想错了。我看到夸父结束了他的追逐,他在若木上进入了太阳的光芒,在燃烧中涅磐了。在那里他得到了永生休息,得到了永生,从此燃烧成一尊伟大的图腾。
我震惊了。夸父在不停的奔跑中,向着他心中的位置不停奋斗。其实在奔跑中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无论最终成功与否。
我终于明白,没有什么命定的位置,没有什么无法到达的位置,除非你永远把自己放在了沙堆上。
趁着我的心还未风化成一粒顽石,我逃离了沙堆,寻找属于我的位置,我的价值。
⒋漫天的大雪充斥着整个世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远处有一个孤零零的小黑点,那是一位农民。他迎着扑面而来的飞雪吃力地蹬着一辆小三轮车前行。并不厚实的大衣紧紧地裹在他身上,可显然对这场大雪没有丝毫的抵御能力。他不时地向后望一望,那里面有什么呢?不过是几筐大白菜,一条为大白菜保暖的被子罢了。可他却不时地用手掖掖被角,生怕冻着了什么。你要很仔细看才能发现,这棉被中,竟然还有一个孩子。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缩在这条不太干净的棉被中,享受着大白菜间棉被的温暖,享受着父亲臂膀后的安然,享受着父亲并不宽阔的肩膀后那片睛朗的天空。
所谓父亲,原来就是像这般的深沉;所谓亲情,原来是在明知不可为却仍然愿为孩子筑起的最安全的堡垒。
⒌矿难,又是一场矿难。矿口是死一般的沉静,有的只是忙忙碌碌的救护人员,还有默默无语的围观群众。一具又一具尸体的抬出,也许已让这浓重的悲哀化成了麻木。
直到,那一顶矿工帽的出现。那是一顶普通的矿工帽,就像我们常见的那种,或许红色,或许蓝色。只是在它的上面覆满了灰,你已辨不出它的颜色。
有人将它翻了过来,里面竟然是一封 遗书 ,一名矿工的 遗书 ,一封并不普通的 遗书 : 我欠王平100元,欠孙明50元,李二欠我30元,黑子未还我的锄头 它的最后一句是: 阿珍,好好照顾娘和几个娃儿,下辈子,我一定好好待你 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有一种东西在每个人的心中流淌。
⒍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故事: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优美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国企的工作不要了,与她相敬如宾但在时间里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她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处在漂泊不定中。也许她原来的位置正躲在暗处笑话她。而我,纵然没有她决然相弃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
⒎烽烟滚滚的古战场上,无名小卒犹能冲锋陷阵,战功卓著的战将自能运筹帷幄,明确的分工,严整的阵势,恰是攻城守地的关键。穿越历史的长廊,寻找那平凡而伟大的闪光点,歌舞升平的宴会,和乐安定的集市,是那人才济济的 贞观盛世 吗?征伐盗贼自有那骁勇善战的秦叔宝,国事民生自有那 房谋杜断 ,唐太宗乐得垂拱而治,绣口一吐,便是一个盛唐。适当的位置,成就了那名垂青史的战将、谋臣与君王。
⒏青山绿水,衣袂翩翩,是那诗酒为伴的李太白吗?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杯酒之间,便留下满纸华章。在朝为官,却不谙官场的黑暗。即便郁郁不得志,犹令高力士磨墨脱靴。不羁的诗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倾轧与黑暗?倒骑青牛,寄情山水,清风为伴,明月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诗仙才成为真正的诗仙。
⒐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 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 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 周月华说道, 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 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 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 爬 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 周月华说道, 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 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 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⒑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
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 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